STEM 是現代科學的根基,而科學上的蓬勃發展也造就了我們現在居住的世界。身為一個工程師,這次開箱「21355 STEM 的演變」真的非常有趣,不僅能近距離感受牛頓、居禮夫人和喬治・華盛頓・卡佛等傳奇先驅的偉大貢獻,更能從一顆顆樂高零件的拼湊過程中,見證 STEM 所蘊含的創造力與科學精神。不管你是不是理工背景,跟我一起來看看這組精彩的開箱報告吧!
目錄
LEGO Ideas 投稿:Knowledge Is Power
背景:Target x LEGO Ideas「Celebrate the Wonder of STEM!」拼砌挑戰獲勝(2024/3)


▲ 「STEM」是科學(Science)、科技(Technology)、工程(Engineering),與數學(Mathematics)四個詞的縮寫。為了紀念 STEM 的發展,Target x LEGO Ideas 再次合作舉辦了這個拼砌挑戰!最後由來自英國的 danielbradleyy 投稿的「Knowledge Is Power」獲勝。
21355 The Evolution of STEM 盒組資訊
「21355 STEM 的演變」在 3 月 1 日推出,使用 879 片積木。美金定價為 US$79.99,台灣定價為 NT$2,969 元。

編號 | 21355 |
英文名稱 | The Evolution of STEM |
中文名稱 | STEM 的演變 |
片數 | 879 |
訂價 | NT$2,969 / US$79.99 |
上市日期 | 2025/3/1 |
彩盒開箱

▲ 彩盒正面維持 18+ 的黑盒設計,看起來很有質感!21355 是 LEGO Ideas 第 63 件作品,沒想到這個系列已經這麼龐大了!


▲ STEM 的標誌很可愛,在每個字母裡面還有對應的小圖案,例如 E 裡面就有齒輪,M 裡面有數學。1:1 的示意圖則是一片樹葉。


▲ 開箱後總共有七包零件,外加一根塑膠軟管。說明書是近期標準的白色設計,這組貼紙很少只有四張!


▲ 內頁有粉絲設計師 Daniel Bradley 和他的投稿原作介紹。他是一位實習會計師,從小就非常喜歡科學,常常抱著百科全書不放。他的作品是一本攤開的書,從上面冒出研究花園的科學家、經濟學家、建築師以及太空梭等各種科學元素,希望能藉著這個作品展現學習的力量並激發好奇心。
小人偶 Minifigures
喬治・華盛頓・卡佛(George Washington Carver,1864-1943)是美國非裔的農業科學家與發明家。
他最有名的事績是開發花生和地瓜的多元應用,像是花生油、肥皂、墨水、橡膠、麵粉等,開發了 325 種花生產品以及 108 種地瓜產品,提高了經濟效益。
另外他也專注於土壤改良並推廣輪作制度,不僅改改善了農業經濟,還透過教育提升貧困農民的生活品質,被譽為美國最偉大的非裔科學家之一,也是美國國家發明家名人堂的入選者。


▲ 卡佛的人偶還原度極高,穿著棕色的西裝外套,胸口則是別著一朵樂高花,其中深咖啡色鴨舌帽、人偶頭以及上衣都是全新的零件。他手上拿著澆花器以及全新的 1×1 花生印刷磚。
艾薩克・牛頓爵士(Sir Isaac Newton,1643~1727)是英國最知名的科學家之一。他最知名的故事,當然是坐在蘋果樹下被蘋果砸到頭,然後因此發現了萬有引力。
他對科學的發展貢獻良多,提出了「萬力引力定律」和「運動三大定律」(慣性、加速度、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),奠定了現代物理的基礎。他還發明了學生們最討厭的「微積分」,在光學領域研究光的折射和反射,發明了反射式望遠鏡。
牛頓身兼物理學家、數學家、天文學家,也被譽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。



▲ 牛頓整體的造型非常可愛,頭髮是使用 Friends 系列中常見的髮型,但灰色僅僅是第二次在 Minifigure 上出現。全新的沙綠色襯衫很有趣,有些鈕扣是敞開的並露出裡面的天藍色,是不是吃蘋果吃得太飽了呢?
瑪麗亞・居禮(Marie Curie, 1867-1934)通稱為居禮夫人,她是放射性研究的先驅,她發現了釙(Polonium)與鐳(Radium) 兩種全新的元素,並首次提出「放射性」概念。
其中釙的英文「Po」則是為了紀念她的家鄉波蘭(Poland)。
她是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,也是唯一獲得物理與化學兩個不同領域諾貝爾獎的科學家。
她的研究促進了放射治療的發展,為癌症治療帶來突破,激勵了無數後人,尤其是女性科學家。




▲ 居禮夫人的上衣也是全身的零件,手上拿著一瓶綠色的藥水以及全新的「鐳(Radium)」元素印刷磚。上面的數字 88 是鐳的原子序(就是元素週期表左上角的那個數字),而 226 則是代表鐳的原子量。既然鐳是一種放射性元素,做成夜光磚也非常合理對吧!
組裝過程




▲ 第一包就從書本正中間開始,很快就遇到第一個機關!這裡使用黃色的科技曲軸零件,當齒輪帶動時就會把 T 字型的連桿頂起來上下移動。


▲ 接著是這次的大驚喜,隱藏在書頁當中的二個小彩蛋:可見光的光譜以及摩斯密碼!這二個彩蛋在官方圖片中都沒有出現,因此拼到的時候真的讓人很開心。牛頓發現把白光透過三稜鏡折射之後,就可以產生色散後形成光譜!而右邊的摩斯密碼是 1836 年由美國科學家 Samuel Morse 發明,這裡的暗號解析後是「STEM」四個字!


▲ 彩蛋就藏在二側的書頁當中,拼完之後就看不到了!右圖是從底部看的小機關!



▲ 第三包開始是滿滿的科技零件,準備來拼傳遞遺傳資訊、決定生物特徵的「DNA」。不過這裡官方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,因為絕大部分情況下,人體與其他生物的 DNA 都是以「右旋」的 B-DNA 居多,但說明書中卻做成了「左旋」!


▲ 不過好在這是樂高,只要把旋轉的方向改一下,很容易就可以改成「右旋」的 DNA 啦!

▲ 接下來右側是一座現代化的微形城市,除了摩天大樓,旁邊還有雕像、巴士、廣告看版和一座小飛機。城市下面還有一座下水道!牆上的貓貓印刷磚是因為原作者家裡的愛貓 Zeus 而製作的!

▲ 另一側是最著名的蘋果樹,據說過了 400 多年,目前這棵蘋果樹仍生長於牛頓的故鄉—英格蘭的林肯郡!



▲ 接下來是幾個小場景:最左邊是卡佛的小花園,這裡有新的向日葵和芍藥玫瑰零件。正中間的是「12C 碳原子」模型,中間有六顆質子和中子,外面則圍繞著六顆電子,碳的元素「C」則是來自鐵達尼號和打字機零件。最右邊則是一台 20 世紀初期的古董汽車,開啟了內燃機的時代!


▲ 在汽車的旁邊是一隻機械手臂。正中間的工作桌拼法很有趣,也隱藏著不少小彩蛋!

▲ 左邊有一台顯微鏡以及細菌的玻片,旁邊則是放著牛頓的三稜鏡(記得前面的光譜嗎?)和羽毛筆。中間的黑板上寫著「牛頓第二運動定律」(F = ma)、「畢氏定理」(a2 + b2 = c2)以及「黃金比例」的圖形,另外 2 月 29 日則是原作者和他的伴侶在一起的紀念日。


▲ 右邊的復古的電腦上有 Classic Space 的圖案。最下面的櫃子裝著三葉蟲的化石以及一隻 1975 年誕生,還沒有手的樂高小人偶!這在樂高的歷史中確實也是化石等級了!


▲ 接下來是太空領域!在模型的最頂端是迷你太空梭和「航海家 1 號」。航海家 1 號是 1977 年由 NASA 發射的無人探測器,經過了快要 50 年的時間,目前它已經離開了太陽系而進入星際空間,即使距離地球已經超過 240 億公里,它仍然與 NASA 保持通訊!
而電腦旁是搭載在航海家飛船上的「航海家金唱片」,上面紀錄了人類的圖像以及聲音,要是有一天遇到外星生物,他們就可以得知地球的文明!

▲ 這組最後則是一隻熊蜂,翅膀使用透明的葉片零件。雖然好像跟 STEM 沒關係,但小小的熊蜂是維持全球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不可或缺的角色!不過以比例來說,這隻熊蜂好像有一點太大了。
完成品

▲ 完成品超級可愛!所有的知識都從書本中蹦出來,象徵人類智慧的傳承。轉動背後的旋鈕,DNA 就會跟著旋轉,同時中間的碳原子模型也會跟著上下移動!
豐富有趣的 Mini-builds 暗藏各種科學小彩蛋,真的超棒!不過這裡要特別注意一件事,如果你像我一樣把 DNA 改成「右旋」的話,建議最上面的熊蜂和「航海家一號」也要跟著左右交換!這樣配重才會比較平衡,DNA 才不會歪一邊哦!

▲ 三位科學巨人來張大合照!




結語
身為一個工程師,在「21355 STEM 的演變」發表時,就決定要開箱這組了!實際拼起來我覺得過程非常好玩,滿滿的科學彩蛋,有趣的組裝技巧,還有隱藏在書頁中的光譜和摩斯密碼!也許有些人會覺得有點凌亂,但這就是 STEM 多面向的蓬勃發展啊(硬拗)!
人偶部分絕對是 100 分,一次帶來三位科學先驅,讓我的歷史人物小人偶系列越來越完整啦!
其實 LEGO 零件本身,以及我們看到的這些盒組,就是 STEM 的最佳範例。在拼砌的時候,各種讓人驚豔的技巧都是出自設計師的創造力以及數學計算,而進階的科技系列更需要仰賴大量的數學和角度計算。
近年來樂高熱賣的盒組幾乎都是聯名 IP,「21355 STEM 的演變」這種類型的作品真的不多,也絕對不會是什麼熱賣的盒組,不過 STEM 正在真實世界中運作,科技的發展讓人類的生活變得更便利,也充滿了無限可能。對科學領域有興趣的朋友,真的很推薦買來玩!
最後,對樂高「歷史人物」小人偶有興趣的樂友,千萬不要錯過我含金量極高的系列介紹!
- [樂高專題] 致敬歷史人物總整理
- LEGO 10335 堅忍號:重溫薛克頓船長的極地探險傳奇,親手拼砌南極史上最具勇氣的冒險之旅!
- 夢想起飛!LEGO 10363 達文西與飛行撲翼機登場,致敬天才發明家的歷史篇章!
歡迎轉載分享但請註明出處哦!
最新文章
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,歡迎留下您的郵件訂閱新文章,或者來我的 Facebook、Instagram 或 Threads 帳號按個讚吧!